台儿庄区自然资源局2021年度政协建议办理总体情况

作者: 来自: 时间:2021-07-12

区自然资源局2021年度共收到市政协建议5件,涉及不动产权办证、土地要素保障、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内容,与台儿庄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各位政协委员对我区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厚爱,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对我区自然资源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建议办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提案工作办理

(一)我局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把办好提案,切实履职尽责、提升自然资源服务效能、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抓手,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提案办理领导小组,落实提案任务办理责任,明晰办理流程,强化任务督导,严格办理工作纪律和标准,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提案任务办理,力求工作实效。

(二)我局在收到政协提案后,召开局长办公专题会议,认真研究提案内容,逐项细化分解提案任务,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人办。严格提案办理程序,深入各居民小区开展专项调研、现场办公,精准掌握底数,为办好提案奠定工作基础。同时,积极与上级相衔接,争取政策支持,注重从全局角度推进提案工作办理。加强对提案工作办理过程中的跟踪督导,及时解决提案办理过程中的困难,积极推进提案工作办理。

二、狠抓落实,提高建议办理质量

(一)关于破解枣庄地区商品房不动产权证书办证难的建议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力抓好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台儿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实行三年攻坚行动,解决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对此,台儿庄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化解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专班,抽调各相关部门精干力量设立专项治理办公室统一办公,集中力量化解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全面清查了辖区内未办理产权证的住宅小区10个。通过近期努力,一是以拆除违建、补交土地出让金等方式完成金龙大厦等7个住宅小区的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二是对剩余3个住宅小区存在的问题进行细化分解,逐个小区研究,采取“一区一策”措施,建立工作台账,按照先易后难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三是明晰问题类型,精准分类施策,成立由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综合执法局及司法局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调查认定小组,在调查认定的基础上,按照“证缴分离”原则,加快推进化解工作。

在下步工作中,一是职责再明确。抽调部门专人靠上,成立专项治理办公室,进行统一集中办公,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合力,研究新办法、新举措,召开联席会议,定期上报市化解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工作专班,加快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

二是方案再细化。严格按照文件要求,采取分类处置、“一区一策”的办法,学习借鉴青州经验,探索“三分开三同时”方法,把化解方案、措施再细化,建立工作台账,按照实施方案时间节点列出时间表、路线图,分类处置、对账销号。

三是制度再落实。严格按照市专班要求抓好工作落实,在工作过程中,对拒不配合完善相关手续的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督促开发建设单位加快办理进度。

四是工作再提速。工作中不推诿,敢担当、勇突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争取用一年时间,确保化解全区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

我区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创新、优化便民服务措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努力把我区不动产登记工作做实做好,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

(二)关于土地要素保障中的问题和建议

近年来,台儿庄区本着“抓发展就要抓项目,抓项目就是促发展”的理念,围绕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大力开展项目招商,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双牌。项目建设的突飞猛进对土地要素保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破解要素保障瓶颈,确保项目顺利落地成了当前面临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台儿庄区地处枣庄市最南部,鲁苏交界处,东、南部与江苏省邳州市毗邻,西南、西部与徐州市贾汪区、铜山区,济宁市微山县相连,北、东北部与峄城区接壤,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东西最大距离37.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8.75千米,总面积538.5平方千米。京福高速公路、206国道、104国道和京沪高速铁路穿境而过。附近有徐州观音、临沂、济宁、连云港4个机场,有枣庄、徐州、滕州3个高铁站,石臼、岚山、连云港3个海港。我区现有耕地面积为505325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43248.4亩,基本农田占耕地的87.72%台儿庄区自然资源局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立足政策支撑,改进管理模式,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率。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台儿庄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极不适应,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项目用地调规难、报批慢、落地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1、新增用地可选址空间受限较大,存量用地不符合规划的情况较多。办理用地手续的前提是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规划,因此无论是新增用地还是存量用地,项目选址的合规性是一个项目能顺利合法落地的决定因素和前置条件。

2020年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后一年,这也决定着新增用地可选择和利用的区块已基本处于“捉襟见肘”的阶段,土地规划已经到了瓶颈期。而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审批实施日期一直遥遥无期,使得一些项目面临着无地可选、没有空间可布的局面。“不符合土地规划”往往成为了一些项目选址碰壁的共性问题。随着改革,城市规划问题逐渐纳入到用地保障审批审核的范围内。但是由于人口规模或者产业布局的问题,使得一部分区域处于城市规划的留白区或者脱离了产业园区的布局,纳入商住开发范围内。由此带来了因城市规划不符合导致了土地要素无法继续有效保障的局面。

2、我区现有耕地面积为505325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43248.4亩,基本农田占耕地的87.72%,基本农田保护率高,建议在空间规划调整是予以核减。我区批而未供土地量小,前几年,供地率高建议省厅在指标上给予大力支持。

破解当前项目“落地难”的对策和措施:

1、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多规衔接,科学编制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工作,这就必须以国土用途管制为核心,构建一个“城乡融合、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体系,形成一个地区“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空间治理格局。

《台儿庄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台儿庄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台儿庄区县城总体规划》《台儿庄区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台儿庄区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台儿庄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和资料全面通过国家级核查。基于上述成果,台儿庄区于今年正式启动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双评价”工作已完成了初步成果,初步划定了生态红线、耕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线,并进行了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及优化工作,本次规划编制统一采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作为规划现状底数和底图基础,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空间定位基础,将彻底改变以往矢量数据坐标不统一,整合后存在误差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集约优先、保护优先、多规合一、分类分级”的原则,构建好国家、省、市、县、乡五个层级和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三类规划“五级三类”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县乡两级空间规划体系,确保各类建设用地一盘棋。

2、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着力突破用地难的问题

一是源头管控,提高企业和项目的准入条件。在项目招商合同中进一步明确单位面积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税收,对未按合同要求开工投产的要约定惩罚性措施。项目供地按进度逐次逐批供应,防止项目业主打着招商引资的幌子“圈地”。严格控制企业的非生产性用地,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严格执行规划要点明确的控制性指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二是“腾笼换鸟”,对因资金或市场问题确实无法生存的僵尸企业土地实行收回重新挂牌出让。三是依法处置,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对一些圈而不建、圈大建小的企业,坚决依法依规收回土地。

3、积极储备“两项指标”,着力解决占补平衡难的问题

城乡建设用地增減挂钩是一项一举多得的重大土地政策措施,是解决当前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实行建设性保护,提高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增减挂钩,将节约出的土地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能够获得土地收益反哺农村,可以为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筹集大量的资金。通过增减挂钩,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对零散的农村居民点进行相应撤并,能够极大节省农用设施等建设的投入,通过增减挂钩将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节余的土地指标调剂使用,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要求,将获得的增减挂钩指标收益返还农村能够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缺资的问题,改善农村住房和基础设施条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大大缩短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时间。通过增减钩,搭建良好项目平台,引导资金、技术和项目向农村流动,有利于扩大农产品输出,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台儿庄区正处于全域旅游和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期,土地需求增长,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面临巨大困难。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走一条积极的保护道路。开展旧村庄、空心村、废弃建设用地的整理复垦,并配套推进田、水、路、林综合整治,不仅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坚守耕地红线,而且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有效拓展建设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要素保障。

4、精简审批环节,缩短报批期限,为重点项目落地开辟绿色通道

一是根据自然资源部行政审批改革的相关规定,关键要管得住最重要的空间格局,最重要的控制指标。要合并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合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大力推进多册合一、多编合一,大幅度简化报批审批材料,彻底降低我们的制度性成本。二是实行企业、项目拿地阶段“全流程预审”,推动项目早开工。将审批环节前置,项目拿地阶段各职能门即启动“全流程预审”,项目在取得土地使用权之前,经项目业主提出申请,发改、自然资源、林业、环保、交通、水利、住建等各职能部门提前介入,对技术性标准和其它资料进行提前审查,完成开工手续的全流程预审;在项目取得土地、具备法定审批条件后,各职能部门立即将预审批转换成正式审批,确保项目在拿地后迅速开工。三是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对全区确定的年度重大项目统一建档编号,实行全程代办、引导帮办、即报即办、跟踪督办,实行并联、集中、限时办结。各审批部门设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专门窗口,安排专人负责,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

主要工作做法

一是多方融合,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下大力气解决能耗、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制约。强调土地等资源要素的精准投放,通过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导向,倒逼地方政府和企业聚焦投入产出比,全面提高效能,更好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二是突破传统,勇于创新。改变传统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使用方式,以真实有效的项目拿地开工作为配置计划指标的依据,能切实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益。省自然资源厅在国家未下达土地利用计划前下发通知,允许市县预支不超过2019年下达各市县计划总量50%以内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急需落地的建设项目用地审批。

三是“腾笼换鸟”全力盘活低效闲置土地中楠包装腊合项目占地原为一方膏业和玉龙建材用地已批复征地52.5亩,批而未供土地44.46亩是低效闲置土地2019年马兰屯镇引进了高端包装项,我区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盘活土地资产,以挂牌出让方式中楠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取96.96亩的土地使用权,保障了重点项目落地投资

四是因地制宜,做好用地保障。为盘活利用好土地资源,台儿庄区自然资源局对全区2009年以来的批而未供土地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拟定盘活方案。对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的,根据实际采取协议方式进行出让;对需要招拍挂程序进行办理的,对接储备中心按照程序积极办理。对未落实项目地块,对接各镇街、管委会加大招商推介力度,推行“以地招商”,引导项目优先选址,充分利用未供土地;对于项目用地未供即用的,督促项目单位尽快落实摘牌,依法办理供地手续;对在规定时间内,拒不履行办理供地手续的,及时按照违法占地进行查处。

(三)关于加快我市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的建议

目前,市、区、镇三级联动,集中时间和力量,推进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编制过程中,我局台儿庄区交通等各个部门进行充分调研,了解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规划情况,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预留规划空间,合理划定“三区三线”,并将划定成果报送交通局,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做好有效衔接。下一步将持续与区交通局保持沟通,跟进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

(四)关于加快我市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的建议

枣庄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山石资源丰富,山体面积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长期以来“靠山吃山”的观念根深蒂固,一些地方和企业形成资源依赖意识,长期的大量开采造成了山体资源的严重破坏。据2020年初步调查,台儿庄区破损山体37处,截至目前,18处破损山体已设计完成,2021年6月底全部完成所有破损山体设计,马上实施修复治理破损山体4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破损山体修复治理工作,把山体修复治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的意见》,大力开展破损山体修复治理。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工作开展情况

1、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破损山体治理工作,多次召开破损山体修复治理专项会议,成立了由区长担任组长,分管区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山体保护和修复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自然资源局,负责区山体保护和修复治理专项行动日常工作。按照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破损山体修复治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治理主体,夯实了属地责任,统筹露天生产矿山和历史遗留破损山体修复治理任务。区自然资源、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林业、应急、行政审批等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做好山体保护和破损山体修复治理的相关工作。区政府办公室建立了台儿庄区山体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台儿庄区全面实行山长制工作方案》,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山体保护政策,协调解决山体保护重要事项,督促落实联席会议议定事项;在全区范围内建立覆盖区级、镇级、村级的山长制责任管理体系,为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城市提供了坚实保障。

2、一山一策,规范审批。根据全区山体调查成果,深入开展现场调查,彻底摸清全区尚未治理的破损山体现状,采取一山一策(一山制定一个治理方案,一山压实一家项目主体、一山明确一个督导小组)形式,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对每处破损山体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修复治理方案。截至目前,全区尚未治理的37处破损山体,18处已完成设计,17处完成野外测量。另外两处由泉兴集团实施治理,在修复治理过程中,坚持全程随时调度、随时检查、随时督办,确保修复成效。我区山体修复治理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禁止采用国家公布的淘汰工艺和落后设备,立项部门在办理手续时,认真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立项。严格依据有关规定对破损山体修复治理项目办理环评手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督促修复治理项目严格执行“六个100%”扬尘防治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规定。确需使用省级以上公益林的,依照公益林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手续,并按省政府规定补进公益林。自然保护地内修复治理项目要符合保护地管控要求。

3、综合利用,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政策,打好组合拳。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利用矿山修复后的国有建设用地发展教育、科研、体育、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产业;将正在开采矿山依法取得的存量建设用地和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建设用地修复为耕地的,经验收合格后,参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可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不改变土地使用权人的前提下,经依法批准并按市场价补缴土地出让价款后,矿山企业将依法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修复后用于工业、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用途。我局在破损山体设计阶段,组织用途管制科、土地整治中心进行现场踏勘,对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矿废弃地治理规划,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进行综合整治。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建设用地修复为耕地的,经验收合格后,形成工矿废弃地指标,可以缓解新增建设用地压力。其他地类复垦为耕地的,积极申报土地整治项目,增加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产生的指标收益可以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

4、评先树优,政策扶持。为进一步推进破损山体修复治理工作,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区政府设立生态修复专项账户,主要用于我区生态修复项目,今年我区共争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127万元,按照申报项目情况2021年要完成治理项目4个。

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2010年以来,我区抓住列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的机遇,积极向国家和省市争取破损山体修复治理资金5020万元,用于实施修复治理项目7个,修复治理面积795余公顷,改善了山体生态环境。我区结合2020年自然资源部出台的《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利用社会投资实施破损山体修复。规范土石料处置,各类山体修复治理项目因削坡减荷、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等修复工程新产生的土石料及原地遗留的土石料,可以无偿用于本修复工程,确有剩余的,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外进行销售,销售收益全部用于本地区生态修复。

下步工作打算

1、加快治理进度。按照《枣庄市山体保护专项规划》和《台儿庄区山体保护和修复治理专项行动》要求,切实加大山体保护力度,对辖区内纳入一级和二级山体保护名录的山体,设立山体保护永久性界桩,标明保护范围和责任单位;到“十四五”规划末,全面完成全区破损山体治理任务。构建形成全方位山体保护现代化监测网络,形成完善的山体保护和修复治理体制机制,努力实现全市山体保护和修复治理全覆盖。

2、建立台账管理。建立完善的工作台账和项目清单,对项目实施销号管理。区自然资源局对破损山体修复治理项目建档立册,做好进场施工前手续办理、设计资料、现状资料收集、治理后各项资料归档、治理效果照片留存等工作,治理过程中对项目进展、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安全环保等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向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每月报进度,每年报总结。

3、强化治理成效。对治理完成并通过验收的修复治理项目,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时完善竣工手续,将治理项目移交至项目所在地镇(街)人民政府进行后期管护。区自然资源局持续开展破损山体修复治理情况“回头看”,采取联合检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严格检查核实治理合法合规性、治理质量、治理完成后的效果保持等情况。对破损山体被重新破坏或者效果保持不到位的,及时通知相关治理责任主体重新整治并纳入重点督导台账进行管理。

4、严打非法开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大排查,执法大队重点打击以工程建设名义变相非法开采行为。充分利用日常巡查、突击检查、群众举报等各种人防、物防和技防手段,切实做到对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查处,坚决杜绝私挖盗采违法行为。

(五)关于抢抓历史机遇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目前我区正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区自然资源局与文旅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做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机衔接工作确定双方对接工作无偏差无漏项,完成国土空间规划所有对接工作。

下一步将根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开展进度和初步设计及需求,严算各类用地需求,研究、研讨并论证与空间规划衔接方法,从而推动加快大运河服务区、风景旅游大道等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