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6号建议的答复(关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建议的答复
各位代表:
您提出的关关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对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无论社会现代化程度有多高,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如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出了问题,谁都不可能救我们。曾几何时,吃饭问题始终是困扰我们的一件头等难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记历史,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这就是一个紧平衡,而且紧平衡很可能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我国耕地就那么多,潜力就那么大,在粮食问题上不可能长期出现高枕无忧的局面。随着城镇化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需求量将呈刚性增长趋势。今后一个时期粮食需求还会持续增加,供求紧平衡将越来越紧,再加上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确保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供给、市场不能出问题。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是从战略上考虑的。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如果口粮依赖进口,我们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我们的立足点、着眼点是,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饭碗里必须主要装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百分之九的耕地、百分之六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从当年四亿人吃不饱到今天十四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我区农民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依靠勤劳的双手,在保障粮食安全上也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2023年度,全区小麦种植面积41.11万亩,全区小麦平均亩产量549.5kg,总产22.58万吨。与2022年同期小麦相比,平均亩产增加1.2公斤,增产幅度为0.2%,总产增加0.3万吨,充分保障了我区粮食安全。
二、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
(一)种粮比较收益低。小麦亩种植成本:亩用种30斤,费用60元,化肥用量尿素40斤、磷酸二铵30斤、氯化钾30斤,费用180元,农药用药3次,费用60元,机械整地、机播、机收费用150元,浇水一次(喷灌)费用135元,个人劳务费用300(6个工日),合计小麦亩种植成本885元。小麦亩收入1483.65元(549.5*2.7元),小麦亩纯收入598.65元。玉米亩纯收入也再600元左右,亩均种粮年收入在1200元左右。我区以人均1.7亩田算,一般一人种粮收入2000元左右,如果只种粮食,基本满足生存的需要,说富裕是谈不上了。种粮比较收益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而种植经济作物的效益明显好于种粮,以种菜为例,一般从事种菜的菜农户均年纯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远高于种粮收入,这导致许多农户将种粮改为种经济作物,如种大蒜。
(二)种粮主体老龄化严重。年轻农民外出打工远远大于种粮收入,务工男性工资一般在2500-3000元/月,女性工资一般在1800-2500元/月,夫妻同时外出务工的年收入为5-7万元,造成年轻农民纷纷外出打工。目前我区农民种粮主体平均年龄50岁以上,小学及文盲占三分之二以上,总体素质不高,农药、化肥使用盲目、跟风现象严重,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接受很慢。农村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且后继乏人,影响种粮产量的提高,种粮效益上不去。
(三)粮补政策部分存在偏差。我区种粮补贴分为两类,一类是资金补贴,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民种粮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一类是物化补助,如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防双减”项目施药补助。部分粮食补贴在实施中出现偏差。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土地流转方面上,我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已连续10多年,相对稳定,承包户在土地流转时签订合同,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做出明确归向,承包户如领取这块资金,则适当提高土地租金,如土地户主领取这块资金,则适当降低土地租金。而农民种粮一次性补贴不稳定,今年有,明年可能没有,承包户在土地流转签订合同时一般没有做出资金归向,一次性资金补贴方式是资金通过农户一卡通直接补贴给农户(土地户主),则实际种粮主体领不到这块资金,补贴效应发挥不出来。使种粮农民心理有不平衡感,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四)农资价格上涨过快。近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想方设法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出厂价格,但是,到了农户手中的农资价格依然偏高,这无形之中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五)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水平低。农业缺乏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主要原因是农业技术知识传播途径不到位。一方面,乡镇农技干部都被乡镇聘用,工作重点放在发展经济、壮大工业、做大财政蛋糕、招商引资、美丽乡村和石榴产业振兴等方面,没有集中精力去关注粮食生产,专业特长没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部分乡镇农技员专业不对口,或缺乏技术升级手段,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知识,使许多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推广不到位,影响了种粮效益。
三、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一)以农业科技进步为抓手,切实提高种粮效益。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良种良法和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大力开展小麦、玉米、水稻高产创建和亩产攻关活动,推广小麦单产6项提升技术,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降低生产成本,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和土地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提高粮农待遇,切实营造种粮光荣的氛围。在地少人多的现实面前,不要纸面上提倡靠农民种粮“增产增收”。粮价要保持合理水平,让种粮农民实实在在的种粮“增产增收”。同时让种粮农民通过长年为国家贡献粮食最终获得良好的种粮待遇。比如,粮农在累计投售一定数量的商品粮后,老年时能获得国家给予一定级别的退休待遇,包括养老、医疗、保险等等。使种粮的农民有被社会认可的归属感,使他们将种粮认定为自己的事业,从而提高粮农的政治素质、经营素质、科技素质和市场素质,成为职业种粮人。
(三)完善补贴政策,切实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多年实践证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行之有效措施。针对目前粮食生产实际状况和农民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补贴方式,完善补贴政策。整合各种支农惠农资金,综合考虑种粮成本、收购价格以及市场物价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补助的数额。
(四)加强土地流转管理,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分散的农户种粮技术和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成本也就相对较高,这些分散的农户,种粮主要是解决自家的口粮,粮食商品率低。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一些进城农民通过各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和引导土地流转管理,使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有利机械化、规模化耕种,提高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提高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五)加强农资价格调控和质量监控,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随着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致使种粮生产成本提高,种粮不赚钱甚至亏损。据统计目前肥料和农药价格比前五年同期上涨30%至4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肥料和农药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随着其它原材料的涨价而有所提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要限制在合理的范围。有关部门应发挥职能作用,坚决查处乱涨价行为,同时要在农资质量方面把好关,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六)完善粮食收购价格制度,解决农民种粮后顾之忧。从近几年的情况看,粮食价格一般由最低收购价格支撑和稳定,市场粮价一直围绕在最低收购价格上下波动,对稳定市场粮价和稳定农民收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应随着生产资料和工业产品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市居民及工薪阶层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每年应视情况确定相应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以确保农民收入相对稳定和粮食安全。
台儿庄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