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制度】山师附中台儿庄分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 "生命至上、健康第一" 的教育理念,构建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体育安全管理体系,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校范围内的体育课教学、大课间活动、体育竞赛、课余训练等体育活动,涵盖组织管理、风险防控、应急处置、责任追溯等全流程。
第三条 遵循 "预防为主、分级管控、协同联动" 原则,建立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的责任体系,实现体育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常态化、精细化。
第二章 组织管理体系
第四条 成立学校体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处主任、体育教研组长、校医室负责人等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全校体育安全工作。
第五条 建立三级责任网络:
1. 校长室:年度安全目标制定、重大风险决策、应急预案审批2.
2. 体育教研组:教学训练安全标准制定、教师培训考核
3. 3.班主任 / 教练员:具体活动安全实施、学生健康监测
第三章 风险防控机制
第六条 课前安全准入制度
1. 教师须提前 24 小时完成《体育活动安全检查表》,重点检查场地平整度(误差≤3mm)、器材承重能力(单杠≥1.5kN)等关键指标
2. 学生实行 "三查" 机制:健康档案核查、运动装备检查、身体状态自查
第七条 教学过程安全规范
1.建立运动强度分级标准:
2.低强度:心率控制在 120-140 次 / 分钟(小学)、130-150 次 / 分钟(中学)
3.中强度:心率控制在 140-160 次 / 分钟(小学)、150-170 次 / 分钟(中学)
4.高强度训练需报体育组备案
5.特殊体质学生实施 "一人一策" 管理,建立动态健康档案,训练方案经校医审核
第八条 赛事活动安全规范
1. 建立赛事风险评估制度,赛前 15 天完成《大型体育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2. 设置三级安全防护区:
1. 核心区(投掷区等):半径 5 米警戒区,配备专业防护设施
2. 缓冲区:观众席与赛场间隔≥2 米安全通道
3. 疏散区:按 200 人 / 分钟标准设置应急出口
第四章 应急管理体系
第九条 建立 "三级响应" 机制
1. 一级响应(轻微伤害):现场处置→校医室观察→班主任跟进
2. 二级响应(严重损伤):启动应急预案→120 急救→分管校长现场指挥
3. 三级响应(重大事故):校长室全面统筹→区教育局报告→医疗专家会诊
第十条 配备智能监测系统
1. 运动场地安装 AI 行为识别系统,实时预警危险动作
2. 体育生配备智能手环,动态监测心率、血氧等生理指标
3. 校医室配备移动急救车,车载 AED 设备覆盖率 100%
第五章 责任追溯机制
第十一条 实施安全事故 "四不放过" 原则
1. 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 责任未追究不放过
3. 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4. 教训未汲取不放过
第十二条 建立安全信用档案
1. 教师安全履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2. 班级安全表现与 "文明班级" 评选挂钩
3. 学生安全行为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第六章 安全文化建设
第十三条 实施 "三个一" 工程
1. 每学期开展 1 次全员安全培训
2. 每月组织 1 次专项应急演练
3. 每周推送 1 条安全提示信息
第十四条 建立家校协同机制:
1. 每学期发放《体育活动安全告知书》
2. 设立家长开放日体验安全防护措施
3. 组建家长安全监督委员会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由学校体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每年度根据教育部最新要求、事故案例分析、技术发展趋势进行迭代更新。
第十六条 学校设立体育安全专项基金,用于安全设施升级、人员培训、技术研发等,保障制度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