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学校发展规划

作者: 来自: 时间:2022-06-18

建设内容与举措

任务一:举旗定向,铸魂强基,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职业教育法》《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总要求,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聚焦“三个突出”,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上的政治核心作用。着力建设“六个一”工作机制,把牢意识形态阵地;突出“教师+学生”双主体地位,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引导广大教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大国工匠、强国先锋”。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为导向, 以“争做红烛先锋,争创星级堡垒”活动为载体,通过“五比五带”,实现基层党建“五好”局面,打造“五星级战斗堡垒”。创新 “三个融合”,助推党建和业务同频共振,擦亮“匠心铸魂”党建品牌。

建设期内标志性成果一览表

建设项目 标志性成果 计量单位 数量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1.加强党的建设 1.1先进基层党组织

1
1.2党建研究课题
1
1.3支部党建品牌创新案例

2
1.4共青团育人成果项目
2 1

1.聚焦“三个突出”,党建领航正风帆(二)建设内容与措施

(1)突出“制度+机制”创新,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

在党建制度方面,制定《台儿庄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建工作规范》《台儿庄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实施办法》《台儿庄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修订《台儿庄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章程》,健全发挥学校党委领导作用的制度模式,确保党组织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在党建机制方面上,健全完善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建立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合理确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执行集体决定,按照分工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2)突出“政治+正面”导向,把牢意识形态主动权

突出政治导向,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着力建设一个核心、一支队伍、一种声音、一张指南、一份预案、一项行动的“六个一”工作机制;严格审批和监督,重视学生手机管理,切实加强对课堂、研讨会、讲座、论坛以及各类教材的管理;突出正面导向,优化“台儿庄职教”公众号平台、“台儿庄职教之声”校园广播,打造“台儿庄职教”短视频宣传平台,培养“全媒体”型舆论监督、宣传者,着眼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巩固壮大校园主流舆论,开通自办频道,讲好台职故事、唱响台职声音、宣传台职精神。

(3)突出“教师+学生”主体,创新学校思政教育模式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推动教师思政和学生思政同频共振。围绕师生双主体,搭建师生“共学为人、共学做事”学习共同体,倡导师生“思想在一起、行动在一起、进步在一起”。实施教师思政,为学生思政保驾护航,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定期开展“思政教研”政治理论大讲堂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加强学生思政,为教师思政添砖加瓦,创新学生自我教育载体,做亮“红色传承”“经典传颂”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充实思政内容反哺教师思政。

2. 做到“三个强化”,固本强基筑堡垒

(1)强化明职定责,提升基层党建规范性

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书记负总责、亲自抓,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基层党支部书记履行直接责任,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执行好《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组织好发展党员、换届选举、党员教育管理等活动,以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党支部评星定级为抓手,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使用好 “三会一课”记录本,党员名册和党组织名册,发展党员台账、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台账和党费收缴台账,通过“一本、两册、三台账”,确保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2)强化树旗立帜,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为导向, 以“争创星级堡垒,争做红烛先锋”活动为载体,比教学,带动业务成长;比干劲,带动敬业奉献;比仁爱,带动育人热情;比情操,带动师德师风;比超越;通过“五比五带”,实现 “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活动开展好、制度建设好、作用发挥好”的“五好”局面。到2025年,将学校的三个党支部打造成区级 “五星级战斗堡垒”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3)强化“四带四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按照“党带群、群促党”的工作原则,采取“带阵地、带思想、带活动、带队伍”的方式,促进学校群团有活力、有人气、有内涵。带思想,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作用,吸收团委、工会和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开展“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专题活动;带阵地,通过“阵地联建、公益联手、活动联办”,发挥群团组织党员先锋作用,形成党建和群建互融共生、互促共进新格局;带活动,按照“师生需要、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等要求,拓展创新党建带群建工作载体,组织群团组织广泛开展《职业教育法》学习等活动;带队伍,围绕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大运河·”志愿服务等重点任务,组建青年志愿团队等,为街区党建提供志愿者。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每学期至少1次主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社团,把工作做在学生的心坎上。到2025年,培育100名市级以上优秀团员,形成2个校级的志愿者团队、1个区级共青团育人成果项目。

3. 实现“三个融合”,擦亮品牌创特色

(1)目标融合、教研优先,打造“一校一品”

围绕“高水平校”建设与改革发展等目标工作,以“双争”为载体深化“一校一品”,构建有目标、有责任、有监督、有评价、有考核的党建工作机制,打造过得硬、叫得响、可推广的党建工作品牌。设立校级党建专项研究课题,引导每个支部开展课题申报,遴选资助一批重点课题、优秀成果,培育一批高质量、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理论创新,全面打造“匠心铸魂”党建品牌。到2025年,立项10项校级党建研究课题、1项市级党建研究课题、1项省级党建研究课题,入选2项市级支部党建品牌创新案例, 打造市级“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

(2)过程融合、“三培三带”,促进多元提升

以“三培三带”为抓手,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创新“党建+制度+教学+管理”融合机制,确保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将教学骨干培养为党员,以政治优势带动作用发挥,落实党员干部责任制,实施“一对一”策略,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座谈会,帮助教学骨干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增强他们的入党积极性,每年保证80%的新进教师递交入党申请书,新增培养对象20人,入党积极分子15名,吸纳党员6名。将党员培养为教学骨干,以组织力建设带动战斗力提升,每年设立“党员先锋岗”20个,通过党员上好一堂示范课、做好一个示范课件、写好一篇示范论文、管好一个示范班的“五个一”活动,提高党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员骨干教师培养为高层次人才,以创新创优带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深挖党员骨干教师发展潜力,对党员教师实行年终综合考核、“党员星级评定”考核、党员积分管理考核、业务考核的“3+1”考核管理,树立“同融入、共促进”的业绩观,创设“三种人才”(教学名师、技能名师和名校长)成长环境,为党员骨干教师培养成高层次人才搭建平台,实现人才裂变效应。

(3)载体融合、引擎驱动,擦亮品牌特色

阵地引擎,先锋示范。以“党员先锋岗”为窗口阵地, 以“党员活动室”为行动阵地,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四史”活动为契机,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基因教育转化为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文化引擎,守护根脉。提炼“匠心铸魂”精神内涵,塑造“德塑人生,技行天下”办学理念,以红色基因打造“匠心”环境文化,持续开展“党员干部上思政课”“红色歌唱团”“红色经典演讲比赛”,用优质文化活动守护红色根脉。课程引擎,基因传承。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建设独具特色的“校本红色传承”“运河支队的故事”特色思政课程,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到“红色基因传承行动”中。联组引擎,资源共享。与优质学校结盟,“帮扶教学”同时推进“精准教学”;与台儿庄古城、运河支队纪念馆结对,共同研发红色研学课程。心理引擎,温暖护航。党员教师引领,心理教师护航,全力打造“蒲公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家校引擎,协力共建。成立“党员家长宣讲团”,弘扬红色文化,充分发挥家委会职能,通过家长参与学校建设和学校重大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三)经费预算

建设内容 经费来源及预算
总计 各级财政投入 行业企业支持 学校自筹
金额 金额 金额 金额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加强党的建设 1. 体现“三个突出”,党建领航正风帆 16 0 6 10
2. 做到“三个强化”,固本强基筑堡垒



3. 实现“三个融合”,擦亮品牌创特色




小计 16 0 6 10

1.学校发展有保障。确保学校党委在学校改革发展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五个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到位,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党组织与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的联系更加密切,学校“高水平校”建设与改革发展拥有更为坚强的群众基础和组织保障。(四)预期效益

2.党员队伍有活力。党员数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年龄、学历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队伍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推动全校党员形成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3.示范带动有品牌。打造“匠心铸魂”党建品牌,以品牌锻造标杆、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在规范组织生活、建强阵地堡垒、党建教学融合上持续发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任务二: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加强政治引领,思想浸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擦亮时代新人的政治底色,筑牢思想根基。落实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化顶层设计,系统建构“思政育人”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持续提升思政教师育人能力;深化改革创新,加速释放课程思政育人效能;打造精品项目,积极开创“三全育人”理念下的思政育人崭新格局。以德铸魂,重点培养理想信念与工匠精神;以智启慧,切实培养扎实知识与实践能力;以体强身,广泛培养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以美润心,全面培养审美情趣与职业品格;以劳淬技,着力培养过硬技能与创新意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加强法治教育,牢牢把握法治教育的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法治素养。

二、建设内容与措施

(一)加强两个“引领”,擦亮时代新人政治底色。

1.加强政治引领,确保理想信念牢不可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依据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结合专业特点、课程特点,优化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等多种途径,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以围绕一个主题、制定一个方案、营造一个环境、编写一个《读本》、开展一个活动“五个一”项目为抓手,使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加强政策引领,促进政策举措落地生根。深入研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德育教育的政策举措,深刻领会政策精神,充分认识德育内涵,精准把握发力方向。开展“抓好教师关键,提升德育认知,锻造初心增信仰”“”构建育人体系,争取“协同作战”,“强化育人提效能、借助本土优势,整合德育资源,深化融合创新局”德育工作“三大行动”,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通过提升教师德育认知、构建全面育人体系、整合课程资源、不断将立德树人引向深入。

(二)聚焦四个“维度”,构建学校思政育人格局。

1.聚焦顶层设计,打造思政育人“新高地”,系统架构学校思政育人格局。制定《台儿庄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思想面领导,突出政治标准,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形成课程、文化、资助、法治、实践、心理、管理“七大育人”体系,以课程育人和科研育人为基础、以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为核心,畅通育人路径,完善纵向衔接、横向融通的整体机制,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实施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大工程”。建立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制度,从政治和全局高度加强思政课教学工作,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和发展。

2.聚焦队伍建设,抓牢教师队伍“主力军”,切实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配足、配强思政课教师,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深化党员教师的使命意识,感染带动非党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做到教师人人讲政治、课程门门有思政,让每位老师都成为党的领导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者。从一个知识点、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入手,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德育元素,在学术指导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人,以严谨的科研作风培养人,以科学家的报国使命激励人。

3.聚焦开拓创新,盯紧课程建设“主战场”,全面激发思政课程育人活力。在传统文化、百年党史、“三种精神”中挖掘适合中职学生发展水平、符合教育教学需要的思政育人元素,使之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习实训各环节,推动思政育人落实、落地、落细。秉承“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理念,立项思政课题,开发思政课程,编写思政教案,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思政课实效。针对教师成长发展轨迹链、教师专业发展进阶链和教学专题活动载体链三条主线,设立不同层级的课程思政培训模块和举办不同类型的专题培训,遴选以校内教师为主导,校外教师为补充的德才兼备课程思政教师培训队伍,形成“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班主任+校外导师”构成的复合型育人共同体。

4.聚焦能力提升,唱响校企合作“主旋律”,牢固确立思政育人协同主体。坚持政府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为主、行业辅助,建立“岗课赛证”融通体系,推行校企育人“双主体”、学生学徒“双身份”、教师师傅“双导师”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根据中职实践教学开放性的特征,创新思政实践教学形式,加强校政行企协同,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由课堂实践扩展到校园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实训和网络实践教学,把思政课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构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企业实践和网络实践“五位一体”的大思政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学校学生思想素质、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扩大学校办学规模、提升整体办学实力。

(三)围绕七大“育人”,加快全员育人动能转换。

1.以“课程育人”为根本点,深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制定并落实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课程体系,守牢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纳入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和教学大纲,建立“科任教师一审,教研组长二审,分管领导三审”、“过程透明”的“三审一透明”管理机制,。落实校领导听课制度。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评价内容。

2.以“文化育人”为切入点,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读书月”等文化建设活动,每年定期举行“职教活动周”“最美教师”“达标争星”等评选表彰和集中展示活动,让师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以群团组织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不断深化精神传统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筑牢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3.以“资助育人”为闪光点,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切实提升育人实效。围绕学生发展需求,持续增加资源投入,“经济资助”与“成才辅助”双管齐下,努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服务育人型资助工作体系;积极探索“互联网+资助”模式,借助互联网手段和新媒体平台全面掌握、比对学生信息资源,加强部门协同管理及综合研判,按照“一人一策”原则制订精准化资助方案,实现学生资助精准化和对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覆盖。组织受助学生赴淮海大战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和铁道游击队纪念公园开展“忆百年征程,行红色之旅”资助育人研学活动,引导受助学生真正把爱国情怀内化于心,把家乡情怀外化于行,为其终身发展提供助力。

4.以“法治育人”为侧重点,加强法治教育力度,提高学生法治素养。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做到知法、懂法、遵法、守法。在教学上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开辟模拟法庭、法律专栏,组织学生观看《法治在线》《法庭内外》等节目,引导学生提高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开展法制副校长讲座、警务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开辟第二课堂,进行警示教育,普及青少年法律知识;成立家长学校,协同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全面推进学校普法、学法、守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5.以“实践育人”为支撑点,基于专业、贯穿全程、分类实施,构建“全面、全程、全方位”“有高度、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常态化、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化、系统化”的“三全四度五化”实践育人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课上与课下衔接,学校与社会贯通,不断提升组织力,增强吸引力,提高建设力,培养过程看得见,志愿服务显温情,美育实践双融合,有效规范社会实践过程,切实提高社会实践品质。结合台儿庄区“工业突围”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趋势,组织开展企业实地调研、红色寻访、党史宣讲、“以青春之名,助防疫之力”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家乡变化,深刻感悟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以“心理育人”为结合点,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品牌建设“六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按照构建思政工作大格局的要求,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实现日常心理咨询和规则意识训练的有机结合,完善教学体系,落实知识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拓宽教育途径,开展实践教育,主动占领网络心理育人新阵地。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发挥朋辈作用,成立帮扶小组,打造专兼结合、师生联合、多方聚合的一体化心理育人工作队伍。定期邀请心理专家来校举办心理讲座,打造“5.25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品牌。切实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感悟人生哲理、明确人生目标、强化责任担当。

7.以“管理育人”为突破点,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修订完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重视考核结果运用。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学校支部负责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学风进行综合考察和把关,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和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创建活动。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