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2022年台儿庄区实验小学劳动教育活动开展通知

作者: 来自: 时间:2022-09-01

一、学校劳动开展形式

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形式有利于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具体而言,劳动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

第一,落实相关课程。

第二,开展校内劳动。

第三,组织校外劳动。

第四,鼓励家务劳动

二、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这无疑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作用、责任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校内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学校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意见》指出:“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可以结合当地资源,以主题模块的形式,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把各学科课程的社会实践要求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通过课程设置与教学创新,实现对学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意识、劳动精神等方面的系统培养。

当然,课程教学需要体现实践化导向,因为劳动本身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过程,需要每个人亲身参与、亲自体验,在参与中感悟,在体验中创新与创造,真正在劳动过程中锤炼意志品质,提高技术本领。正如钱旭红所言:“之所以不少发达国家都在学校课程中嵌入劳动,因为劳动教育的本意是注重过程、感悟过程、在过程中得到启发和升华,传递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价值观。”

(二)是注重营造劳动教育环境。学校是育人的机构和场所,以往劳动教育在学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使得校内劳动仅仅有形无实,没有能够有效开展。在国家大力倡导并重视劳动教育的今天,学校无疑需要重新关注劳动教育,重新定位劳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校内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在校内劳动教育中有劳动场所、有劳动教育师资、有劳动项目、有劳动教育经费、有劳动教育内容,接受真正有效的劳动教育。

(三)是明确劳动教育任务。明确劳动教育任务有助于避免教育过程中的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有的学校为了让学生养成卫生习惯,每天组织学生自主检查学生宿舍、教室、停车区和清洁区,定期开展文明宿舍、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并把评比结果与学生品德考核挂钩,督促学生养成日常劳动习惯,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自己的劳动,学会爱护幽雅的校园环境等。有的学校把校内劳动教育体现在学生每一天的校园生活中。每学年开学,学校将整个教学楼根据班级数量进行区片划分,每个班级分到属于本班的责任区域,从开学第一天起,学生每天固定在早读前、大课间、午休后、放学后打扫卫生区,他们的每一天从劳动开始、以劳动结束,将“干净、有序、读书”的校风践行在每天的劳动中。

(四)是注重劳动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既是检验、监测,也是鞭策和改进。劳动教育评价体现了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通过关注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可以进一步发现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不足,改变不良的劳动行为,所以重视劳动教育的评价有助于把劳动教育做实、做细、做深。

劳动教育评价有助于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劳动体验与感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技术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劳动精神的养成。有的学校要求每名学生制作劳动视频以供抽检和分享。每个孩子的劳动作业将得到一个整体评价:平时检测70分,视频汇报40分,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占5分,最终结果将计入《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纳入期末“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评比。

当然,开展校内劳动教育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需要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常态化地开展下去,只有长期坚持,才可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劳动,才可能更多地参与劳动、体验劳动,进而形成劳动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