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信息】2025年秋季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作者: 来自: 时间:2025-11-05

2025年秋季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教育兴,则学校兴;质量强,则发展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本学期教导处工作学校教导处将立足新形势,聚焦新任务,坚持“提质增效”的战略要求,全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持续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推动教研创新,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教导处将以服务大局为使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学管理为抓手,构建规范有序、质量稳定、特色鲜明的教学新格局,为学校内涵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课堂改革为抓手,以教师成长为关键,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坚持“常规是基石,质量是生命,教研是动力,活动是载体”的理念。

在具体工作中,强调规范与创新并行、质量与温度并重。要通过“常规管理+过程督导+数据分析+成果反馈”的闭环模式,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赛课+名师工作室+教研”的平台,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示范课+研讨课+过关课”的研修机制,推动课堂持续改进;通过“阶段性检测+学情分析+分层辅导”的精准管理,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和习惯等方面全面成长。

二、工作目标

1.常规管理更扎实。健全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要求,做到环环有标准、处处有规范。

2.教研活动更高效。强化学科组建设,明确主题,提升质量,避免形式化;依托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成长。

3.课堂教学更优化。推进“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课堂模式,落实“示范—研讨—过关”机制,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4.教学质量更稳健。定期检测、深入分析,落实分层辅导与精准教学,推动整体稳步提升。

5.阅读氛围更浓厚。实施校本阅读课程,策划阅读漂流、飞花令等活动,打造书香校园。

6.活动育人更丰富。统筹科技节、艺术节、学科竞赛和特色社团活动,提升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展示中成长。

7.协同合力更紧密。强化家校沟通与部门协同,推动社会资源进入校园,形成教育合力。

三、主要举措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将紧扣“提质增效”目标,坚持常规为基、教研为要、课堂为本、质量为重、阅读为养、活动为载体、协同为保障,从七个方面着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提升。

(一)抓“常规提质”,夯实了课堂根基

1.精细备课管理: 推行“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人复备—课后反思”的闭环备课模式。重点加强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确保备课内容聚焦教学重难点、学法指导及分层教学设计。定期开展优秀教案、学案展评。

2.规范作业设计: 开展“双减”背景下作业优化设计专题研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探索分层、弹性和实践类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趣味性。

3.强化过程督导: 配合教导处,建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日常巡课、听课机制,重点关注教学常规落实、课堂组织管理与学生状态,及时反馈指导。

(二) “教研赋能”,激发创新活力深化主题教研

1.各教研组学期初确定1-2个核心研究主题(如: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学习、核心素养落地路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等),围绕主题开展系列化、深层次的研究活动。

2.打造多元教研平台:名师引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示范课、专题讲座、课题指导等活动。完善课例研修机制,深入开展“示范课(引领)、研讨课(探究)、过关课(夯实)”三课活动。强化听评课环节,推行基于课堂观察量表的诊断式评课,提高评课的专业性与建设性。

(三) “课堂优化”,提升教学效能持续推进课堂改革

在各学科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教师探索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效教学策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加强教学诊断与改进,利用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数据,组织教研组、备课组进行深入的学情分析,查找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制定并实施精准的改进措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落实分层辅导。

(四)育“阅读风尚”,涵养校园文化落实校本阅读课程

配合语文组,推动校本阅读课程的扎实实施,明确各年级阅读目标与内容。丰富阅读活动: 积极策划并参与“跳蚤市场”、“书香班级”、“读书分享会”、“飞花令”等活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五)拓“活动路径”,助力素养提升强化学科竞赛与社团指导

各教研组要协助做好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选拔、辅导工作。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开发和指导特色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成长平台。融合学科活动: 结合科技节、艺术节等校园大型活动,设计跨学科、项目式的学习与展示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聚“协同之力”,构建育人共同体深化家校沟通

鼓励教师通过家长会、家访、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内部协同,加强教研组与年级组、德育处等部门的工作协同,形成育人合力。探索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四、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明确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建立层级负责、齐抓共管的教研工作网络。

制度保障:完善教研活动考勤、资料归档、成果评定等制度,确保教研活动规范、有序、高效开展。

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学校支持,为教师外出培训、购买学习资料、课题研究、成果奖励等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评价激励: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表现和成果纳入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内生动力。

五、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 制定教研组、备课组计划;召开教研工作会议,明确学期要求;各学科确定教研主题;教学常规初查。

十月: 开展新课堂达标“研讨课”活动;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市)级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与专业培训。

十一月: 开展新课堂达标“研讨课”活动;期中教学质量分析会;“阅读节”系列活动、科技节系列活动。

十二月: 开展新课堂达标“研讨课/过关课”活动;教研沙龙活动;优秀作业设计评选。

一月: 教研工作总结与交流;教研成果整理与归档;期末复习策略研讨;教学资料收缴与评比。

新学期,教研组全体成员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精神,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精诚合作,锐意进取,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贡献智慧和力量!

                                                          台儿庄区实验小学

                                 教科室

                                 二〇二五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