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区实验小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作者: 来自: 时间:2025-09-23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确立的目标任务,继续落实《2022—2025 年台儿庄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方案》和《2024—2025 学年全区义务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区教学研究中心1236”工作思路,以“质量核心、教学中心”为定位,紧扣“课程领导力提升年”主题,深化课堂教学与评价改革,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三联三主”教研体系,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升年要求,实现教学管理精细化、实效化。

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打造“台儿庄好课堂”。

强化“五清练学”机制,提升学生学业质量。

加强教师培训与骨干培养,构建校级核心教学力量。

推动阅读领航计划,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三、重点工作与措施

(一)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1. 开展教学常规“回头看”活动,重点检查备课、作业批改、课堂实效。

新学期开始各学科研组首先召开教研会议,认真学习区教学工作内容开始制定各学科课程纲要、学历案修改、作业、四清等工作内容,各学科统一设计上交作业和家庭作业内容及格式,落实好作业布置的会商制度和集体备课制度

2. 落实周查、月查制度,建立教学常规台账,杜绝形式主义。

构建“查-评-馈-改”闭环管理,落实周查月查制度。周查突出“重点性”与“随机性”每周由教导处牵头,联合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成联合检查小组每周聚焦1-2个重点项进行专项检查(如:学历案的二次备课与反思、作业分层设计与批改质量、课堂随堂检测的实施情况)。

  月查强调“全面性”与“系统性”: 每月末进行一次全面教学常规大检查,由教导处全面负责,各教研组交叉互查。

重点 检查集体备课记录、个人学历案的规范性、创新性及反思深度。全面检查各科作业的分层设计情况、批改的及时性与规范性(全批全改、等级+评语、错题订正与复批)。

强化结果运用,杜绝形式主义,彰显管理实效,每次检查后,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向教师个人和教研组进行点对点反馈,并通过办公系统或公示栏对优秀典型案例和共性突出问题进行公示,树立标杆,警示后进。

将教学常规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绩效工资、评优评先、职称推荐的重要依据。对存在问题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者,进行约谈警示。

3. 推行“备、教、学、评、管”闭环管理,提升教学执行力。

在教学过程中“备”是基础,强调集体备课与个人创编相结合,以学历案为载体,突出课标分析、目标叙写、评价任务设计与学习过程的一体化规划,确保教学设计科学、规范且体现分层。

“教”是关键,聚焦“台儿庄好课堂”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思维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交流与及时反馈,推动课堂教学由“教师讲”向“学生学”转变

“学”是落脚点,关注学生真实获得,通过结构化活动设计和多样化学习工具支持,促进学生主动、深度且个性化学习,培养高阶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

”贯穿始终,强化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将随堂检测、分层作业、单元测评和“五清”练学纳入评价体系,利用评价及时诊断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管”是保障,学校层面加强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督查与动态台账管理,年级和学科组抓实过程协调与问题解决,教师侧重教学反思与行为改进,形成学校、教研组、教师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的管理闭环,持续推动教学品质提升。

(二)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

1. 紧紧以新课堂达标为总抓手,全面提升干部教师课程领导力,组织教师全员参与“五达标”任务:

    每人撰写一份达标学历案;

   每人上一节达标课;

   ③每人设计一项表现性评价任务;

   ④每人参与一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方案。

2. 开展“赛课练课”活动,推选校级“台儿庄好课堂”示范课。

“赛课练课”为主要抓手,系统开展多层次、全学科的课堂教学展示与评比活动,切实推动“台儿庄好课堂”标准的校本化实践与创新。

活动分阶段推进:每学期初各教研组围绕新课标、学历案设计与“教-学-评”一致性开展专题“练课”,通过组内磨课、同课异构、骨干引领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并且以“赛课”的形式组织校级公开课竞赛,突出课堂实效、学生参与及目标达成,重点考察教师是否落实分层学习任务、嵌入随堂评价。每个学科遴选若干节优质课例纳入学校优质资源库。通过组织专题观摩、说课反思及案例研讨活动,强化示范课的引领辐射效应,推动形成“以赛促练、以练促教、以教促学”的良性教研生态,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水平。

3. 推行“1+1半日教研”机制,每周固定时间开展学科教研。

学校全面推行“1+1半日教研”机制,按照区教研室要求,于每周固定半天时间,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结构化、主题化的深度教研活动,切实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与实效。该机制强调“两个聚焦”:前“1”聚焦专题学习与理论提升,围绕新课标解读、学历案优化、作业设计、评价改革等主题,通过骨干教师带动、案例剖析、共读交流等形式,更新教育理念,统一教学标准;后“1”聚焦教学实践与问题解决,以本周实际教学中的真问题为切入点,开展集体备课、观课议课、易错题研讨、“五清”落实策略分析等实操活动,确保教研内容接地气、有实效。教研活动实行“定主题、定主讲、定流程、定输出”的四定原则,每期形成可共享的成果包。建立教研组考核与反馈机制,确保教研参与深度,真正实现“研有所获、研有所用、研有所行”,系统提升学科整体教学与教研水平。

(三)实施“五清练学”机制

1. 随堂监测落实“堂清”,确保80%以上学生当堂掌握。

2. 每日作业落实“日清”,分层布置、全批全改。

3. 每周开展“易错题”训练,落实“周清”。

4. 单元监测落实“单元清”,构建知识体系。

5. 阶段性检测聚焦临界生转化,提升合格率和进步率。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 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2. 实施校级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推选参加区级骨干评选。

3. 开展“青蓝工程”,结对帮扶青年教师。

4. 举办教学基本功比赛、学历案设计大赛等活动。

推动科技创新

  “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养”为核心,通过引入前沿的航空航天科技资源,为学生创造“看得见、摸得着、学有收获”的科学实践环境。我们将活动分为三大层次:基础普及、深度体验、创新创造,层层递进。

1. 打造“航空航天科普教室”,邀请专家进校园,举行趣味科普讲座。

2. 学校引进航空航天体验设备,如:航天器模型、VR\AR体验区、小型无人机等,给孩子提供体验场所。

3. 举办“校园科技节”,按照级部和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

)推动阅读领航计划

1. 制定学期师生阅读计划,建立班级图书角。

2. 开展“阅读·悦读·越读”主题活动,举办读书分享会。

3. 寒暑假布置师生共读任务,开学进行展示交流。

)强化教研支撑

1. 建立校级联研共同体,参与区“四联双推”活动。

2. 开展主题教研、项目教研,提升教研实效。

3. 加强学科组建设,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

、保障机制

1.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责任落实。

2. 建立教学质量考核机制,将教学实绩与评优评先挂钩。

3. 加强中层干部培训,提升教学管理执行力。

4. 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弘扬教育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