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区创新举措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助力生态振兴
近年来,台儿庄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实际行动,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通过持续努力,全区农村“脏”的问题明显减少,“乱”的现象有效管控,“差”的状况逐步改观,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一、“三个加强”,切实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紧迫感
(一)加强组织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任务。各镇街也相应成立工作机构,建立科级干部帮包点、中层干部帮包村制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目标引领。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要求、明确时间节点,形成了可操作、可衡量、可检查、可追踪、可考评、可问责的推进机制,逐步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三)加强督导检查。成立由县级干部任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导组,和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月度考评组,对全区六处镇(街)开展全面检查,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也不定期随机暗访督导,对督导和检查中发现的工作不力、进展不快、成效不大的,通过媒体曝光、书面通报的形式进行督促整改。
二、“五个聚焦”,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一)聚焦道路硬化。根据不同村落规划布局,着力提升村村通、户户通水平,满足群众出行需求。2019年以来,全区实施道路提档升级11.02公里,自然村通达工程84.92公里和大中修养护工程48.9公里,共计投入道路建设资金1.1亿元。
(二)聚焦清洁整洁。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区所有自然村实现环卫保洁市场化运营,做到了垃圾密闭式收集、转运及统一无害化处理。目前全区已建成垃圾中转站8座,配备各类垃圾清运车30辆,各类垃圾箱(桶)7600余个,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了全覆盖。
(三)聚焦旱厕改造。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合理选用改厕模式。自2016年以来,全区共计完成农户旱厕改造任务35034户,300户以上自然村共建设公厕29座。
(四)聚焦污水治理。建设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18个、厌氧池污水处理设施11个、氧化塘或小型湿地污水处理设施46个,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目前,生活污水治理村庄覆盖率达40%以上,建成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
(五)聚焦水系治理。一手抓黑臭水体治理,一手抓饮水安全工程。一是对农村沟塘、水系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档造册,实施分类治理,对没有排水功能长期废弃闲置、水体黑臭的小沟小塘进行集中填埋。二是全面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全区346个自然村实施供水工程的村庄达到340个,供水覆盖率达到98%。
三、“一个引领”,切实发挥美丽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我们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升级版和展示窗口,立足村庄资源禀赋,坚持差异化建设,放大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
一是科学布局。按照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科学安排省、市级示范村落点布局,努力实现“建成一个,辐射带动一片”。同时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全域旅游相结合,重点打造枣台路沿线、祥和庄园休闲旅游、运河沿岸特色村落、东部湿地产城融合、黄邱山红色文化旅游等五个片区,集中创建资源,集中创建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集中突破,努力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精品板块。
二是合力推动。实行“1+1+1”帮包指导制度,即由1名区级领导同志带领1个区直部门单位,共同帮包指导1个创建村,重点帮助协调问题、化解难题,督促整治工作开展。
三是经费保障。在保证省、市级奖补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区级配套1000万元作为奖补资金,全力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截止目前,我区已创建各级美丽乡村57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39个、区级12个,覆盖率达30.6%,2020年25个新创建村正在建设之中。